Muntiacus reevesi micrurus (Sclater, 1875)

Muntiacus reevesi micrurus (Sclater, 1875) 臺灣山羌
Muntiacus reevesi micrurus (Sclater, 1875) 臺灣山羌
Muntiacus reevesi micrurus (Sclater, 1875) 臺灣山羌

綜合描述

臺灣山羌為臺灣產3種鹿科動物(另兩種為水鹿和梅花鹿)中體型最嬌小者。身體背部暗黃褐色,吻端及額頭為暗褐色,額內緣至角基內側各有一黑色條紋;雄羌額頭黃色,具有短角(僅年長老羌的角有分叉),角基部隆起,具絨角期和硬角期週期,每年會脫落後重長;雌羌額頭呈盾牌狀黑斑,不長角,僅具骨質隆起。上胸部和體側為灰褐色。鹿科動物的上門齒退化消失,雄羌的上犬齒突出,有如食肉動物之犬齒般。頭體長40至70公分,尾長5至10公分,體重多為8至12公斤。齒式:門齒0/3,犬齒1/1,前臼齒3/3,臼齒3/3;全部的牙齒數有34顆。
一般而言,臺灣山羌為獨居性動物,雖然全日都會活動,但以清晨和昏黃活動最旺盛。草食性,食物以植物的細葉幼芽及嫩草為主。生性敏感膽怯,遇敵害會先靜止或躲藏,並張眼直視警戒,偶會伴隨跺腳行為;俟接近時,會翹舉白尾迅速逃竄。受驚嚇或聯繫同伴時叫聲似狗吠般,呈一連串單音短促高揚鳴聲,故有吠鹿之稱。
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-非商業性 4.0台灣(CC BY-NC 4.0 TW)創用CC 姓名標示-非商業性 4.0台灣(CC BY-NC 4.0 TW) 作者:鄭錫奇 資料提供 臺灣科普傳播事業發展計畫 上次更新 2013-04-3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