綜合描述

長大之後可以自由游泳的海百合在小時候也有柄固著在海底,稍大後就斷下脫離,能以底部鈎爪狀的捲枝爬行或抓住物體,或以羽枝輪流上下擺動來游動,有點像在跳彩帶舞,因外型如陸生的羊齒植物(蕨類),因此稱為「海羊齒」。 海羊齒的身上常有一些小動物躲藏在其羽枝中,如姥姥魚、鼓蝦、蠕蟲、陽隧足及其他共生的小蝦蟹。 大多數海羊齒為夜行性,白天藏身於礁岩縫隙中休息,指伸出一些細長的腕臂,以細小的管足捕捉海流中的浮游生物或食物顆粒,然後傳送到口中。晚上會爬到珊瑚礁表面,用身體底部的爪足將自己固定住,並將全身的腕肢迎著海流舒展開來,大大飽食一頓。 海羊齒為卵生,雌雄異體,體外受精,幼生為浮游性,經過幾個發育階段之後,以柄固著在海底,稍大後幼體就斷下脫離,可以四處游泳尋找適當的棲所。 與海羊齒共生的甲殼類,會靠著海羊齒散發的化學訊息辨識宿主,而在不同地理分佈區展現出不同的專一性。 臺灣地區淺海中常見的種類有本氏海齒花、巨翅美羽枝、小卷海齒花以及許氏大羽花等。
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-非商業性 4.0台灣(CC BY-NC 4.0 TW)創用CC 姓名標示-非商業性 4.0台灣(CC BY-NC 4.0 TW) 作者:陳育賢 資料提供 陳育賢 上次更新 2014-02-06

Comatulida 海羊齒目 收錄統計