綜合描述

厚角金龜科(Bolboceratidae)過去被當成掘地金龜科(又稱雪隱金龜科,Geotrupidae)的一個亞科,近年來則被獨立成為一個科,全世界已知種類約40屬350種。成蟲的外型長得有點像糞金龜(Scarabaeidae)和掘地金龜科(Geotrupidae),體型圓厚,具有開掘足,但是可以用觸角節數(厚角金龜11節,糞金龜9節)、觸角末端膨大的球桿部位大小(厚角金龜的球桿約與觸角其餘部份等長或更大,掘地金龜則較小)、中足基部是否鄰接(厚角金龜為分離狀,掘地金龜則相鄰)等特徵相區別。厚角金龜體色以黑色、紅褐色和黃褐色為主,不少類群的頭部和前胸背板上都有鈍厚但較短小的角,故中名稱為厚角金龜。厚角金龜科臺灣有4屬7種的紀錄。亮背厚角金龜屬(Bolbelasmus)的種類翅鞘光滑反光,複眼沒有被眼緣突起完全隔開,可由此區分別屬的種類。亮背厚角金龜在臺灣有3種,本種是屬於體型比較大的種類,體長8–13 mm,全體呈紅褐色或黑褐色,頭雄蟲部的角較大,雌蟲的較小,著生的位置約在複眼前緣的連線上,可藉此和頭角長在兩眼中間的中角亮背厚角金龜(B. nativeus Krikken)區別。


夜間具有趨光性。
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-非商業性 4.0台灣(CC BY-NC 4.0 TW)創用CC 姓名標示-非商業性 4.0台灣(CC BY-NC 4.0 TW) 作者:鄭明倫 資料提供 鄭明倫 上次更新 2014-05-28