綜合描述

子實體平伏,貼生,蠟質,25-120微米厚(不含表面突起)。子實層表面淡橄欖色-淺黃褐色,奶油色,淡粉淺黃褐色,齒狀突起,老時泛布裂痕;邊緣同色,相當決然或者漸薄,不分化。表面突起經常彼此分離, 每毫米4-8個,圓柱形至錐形,由於突出的囊狀體所以突起的先端是毛狀,50-350 × 40-120微米。菌絲單系;菌絲無扣子體。菌絲層相當均一,主要由底層組成,結構緊實,薄;菌絲平行,無色,多少明顯,剛直,黏結再一起,3-7微米寬,壁厚0.3-1.5微米。子實層結構緊實,多少加厚;菌絲多少垂直,無色,不明顯,多少彎曲,1.5-3微米寬,薄壁。燈籠囊狀體數多,隱沒或突出,先端有一半被厚重結晶,圓錐形或錐形,23-50 × 5-9微米寬(不含結晶部分),壁厚0.7-2.5微米,偶爾有不定隔膜;隱沒的囊狀體比突出的被更厚重的結晶。具許多不定隔的囊狀體數多,位於表面突起內,經常突出且被結晶,圓柱形,8-12微米寬,稍微厚壁。擔子棒狀,10-14 × 3-4微米,四孢型。擔孢子窄橢圓形,腹面微凹,表面平滑,薄壁,孢子梗小,(3.3-) 3.3-4.2 (-4.5) × 1.7-2.2微米,無類澱粉反應,不嗜藍。

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 4.0台灣(CC BY 4.0 TW) 作者:魏佳玲 資料提供 國立中興大學植病系真菌研究室 上次更新 2020-02-13